文章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荟萃 » 要闻
学党史┃坚信党的领导 誓死坚持抗匪斗争的碗厂农民自卫队

信息来源:六盘水市纪委市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05-31 16:27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图为龙场碗厂革命烈士纪念碑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党、为民族的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立党初心使命。党依靠工农大众起家,组织和依靠人民进行革命而取得革命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剿匪斗争,彻底肃清匪患,极大地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和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水城区龙场乡碗厂,就有我们党领导的农民自卫队进行抗匪斗争的壮烈事迹。

碗厂位于水城与盘县交界的八担山区,隶属于水城龙场乡。解放前,当地百分之七十的农户从事农业生产之余,用手工烧制土碗在集市上出售,赚些小钱贴补家用,由此而得名“碗厂”。

1950年3月13日,曾宣布起义的原国民党保安272师师长余启佑,在盘县率部叛变。不久,其残部窜到水城县南部,占据北盘江以南地区,企图开辟以顺场为中心的所谓“游击区”,打出“滇桂黔反共抗俄同盟军”的旗号,纠集当地士霸武装和惯匪流氓,开办“反共抗俄军官学校”。

原国民党水城县参议员龙场乡乡长禄仲成,恶霸地主禄仲银等,经“反共抗俄军官学校”培训后,成了“反共抗俄同盟军”的骨干,禄仲银还当上了余部纵队司令。

禄仲银等人原来就是“土皇帝”,得余重用后,立即搜罗500余名匪徒,扩充势力,把持顺场、碗厂一带的军政大权,更加专横跋扈,无恶不作,当地群众怨声载道,反抗情绪愤然而生。

1950年6至7月,兴仁军分区多次组织部队到八担山区进行清剿。因残匪极为狡猾,加上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解放军未彻底歼灭这股叛匪。解放军撤走后,匪众便百倍疯狂地反扑过来,大肆杀害曾经帮助解放军的人民群众。碗厂农民积极分子周汝斌、周汝光、王国舟3人密议,决定发动群众拿起武器和叛匪作斗争。继而到盘县鸡场坪找到解放军145团2营4连高志明连长汇报,高连长大力支持,当即发给步枪3支,子弹数百发。回到碗厂,3人分头逐家发动群众,成立碗厂农民自卫队。群众看到周汝斌3人打出农民自卫队的旗号,又有解放军支持,信心十足,纷纷与自卫队员一起挖战壕,修碉堡,决心一同抗击敌人。

自卫队编作3个组,参加自卫队的人,白天分散参加生产,晚上集中住宿轮流站岗放哨。此间,自卫队还配合解放军攻打过石槽,击毙匪首陇超。又在去龙场的路上打伤匪连长邱子云。至那以后,敌人再也不敢轻易来碗厂抓丁杀人、收捐派款。碗厂周边村寨,也因此获得相对安宁。

由于自卫队声威大震,前来报名参加者一天比一天多,很快就发展到了近百人。

1950年12月20日(农历冬月12日),匪司令禄仲银等纠集匪众500余人,在叛军272师保安团长赖维刚、匪营长兰廷昌、龚云鹏的指挥下,分3路向碗厂进犯。自卫队互相勉励,互相支持,视死如归,一直坚持战斗。大家相信: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解放军就会前来解围。但是,战斗从凌晨打到下午,仍不见解放军到来。

原来,叛匪为了彻底消灭碗厂农民自卫队,使用调离计。事前利用盘县普古一个名叫周宝顺的坐探(后被人民政府枪决),给驻普古解放军送假情报,说余启佑带着顺场土匪到淤泥河攻打解放军145团2营营部。驻普古解放军遂把在碗厂附近巡逻的1个排调往淤泥河増援。解放军一走,禄仲银等便带领匪众袭击碗厂,使碗厂农民自卫队处于孤军奋战的艰难境地。

由于寡不敌众,碉堡里的自卫队员大部分已牺牲,战斗力大大数减弱。叛匪冲到门口,因碉堡尚未安装上大门,碉堡内的群众直接暴露在敌人枪口下。叛匪用机枪对着拥挤的群众疯狂扫射,手无寸铁的群众成堆倒下。疯狂的敌人向碉堡投掷手榴弹,碉堡里煤火被炸得满屋飞溅,不少群众被炭火烧伤烧死。

战斗到后来,部分自卫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冲出敌人包围圈,兵分两路,护送伤员去找部队。一路去杨梅,一路去普古。

接到报信后,杨梅区人民政府立即安排扎担架将伤员送往水城医治,驻普古解放军,立即急行军赶到碗厂,但土匪已经撤走,村寨已被洗劫一空。

此次抗匪斗争中,碗厂自卫队和群众牺牲74人,伤30多人。

12月28日(农历冬月20日),兴仁军分区、毕节军分区共同对盘踞在水城、盘县、普安边界的土匪实行围剿,碗厂农民自卫队又重新组织起来,带领部队深入八担山区,全歼龙场、顺场这股叛匪。袭击碗厂的匪首一个个落入法网。

水城剿匪斗争后来在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坚强斗争下取得全面胜利。回顾历史,水城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在守护着这片热土,誓死捍卫革命成果。

剿匪斗争的胜利使群众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能力,在群众中树立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伟大形象,为水城顺利完成各项革命事业铺平了道路,奠定了深厚稳固的群众基础。

(水城区纪委区监委)


    
上一篇:
下一篇: